在山西省太谷師范附屬小學,八爪魚教育STEAM課程已經順利實現常態化開課。本學期,太師附小開設了經典主題課程《智能苗圃》,無論是從教學設計,還是課堂互動,太師附小的老師都加入了自己的創新和解讀,讓STEAM課堂更加豐富有趣。讓我們通過老師的經驗分享,來看看他們是如何發掘學生優勢,組織課堂教學的吧:
來自山西太谷師范附屬小學
趙瑞老師的分享
智能苗圃項目開課啦~
這是一門以項目式教學開展的跨學科課程,以基于建構主義理論的 5EX 教學模式作為指導,結合了小學科學課程標準和基礎教育信息技術課程標準。
本課程從認識智能苗圃的功能及苗圃中的植物出發,探究影響植物生長的影響因素,引導學生設計并制作具有智能溫控、智能光控和智能灌溉功能的智能苗圃模型,加深對智能農業的認識,體驗實現智能控制的滿足感。
入項——改造莊園任務:城市中荒蕪的莊園怎樣把它打造成一個智能苗圃呢?
解鎖關鍵詞:苗圃、普通苗圃與智能苗圃的區別。
圖中老師正在和同學一起觀看視頻,尋找智能苗圃與普通苗圃的區別呢。
在理解了智能苗圃所具備的功能和優勢之后,每個工作小組領到了一份項目工作書。拿到項目書的第一件事便是確定工作目標啦!小組制定好計劃后,進行分工,并建立自己的公司。
建筑師、工程師、統籌、記錄、攝影師....這么多角色里,每個孩子都找到了適合自己的。
取個響亮又充滿科技感、時尚的公司名可不容易,各組腦洞大開,有的用“納米”這個新型材料做公司名稱、有的更傾向生態化用“智能田園”、甚至有的一口氣用了兩個成語取了好長的公司名稱!
為了課程最后的博覽會,各公司成員出了許多點子。還有的到現在還不滿意的,那么兩周后還不滿意想到更好的名稱,成員經舉手同意后,可以寫申請更換公司名稱哦!
智能苗圃的構想——-這是基于所學知識展開想象力的環節。
各公司成員紛紛獻策,簡單的圖紙躍然紙上。
你有一個想法、我有一個想法,大家互相交換想法。一些原本智能苗圃中沒有提到的細節,在大家的交流中一筆一筆勾勒出來。
課本中的圖片也是孩子們可以借鑒的。在這個充滿魅力的教室里,一切皆有可能...只要想得到,怎樣運用均可以。
這是我們第一組上臺展示的成員??赡茉趯I的人眼里他們描述的不夠科學,設計的不盡合理。但是,勇敢的走上展示區大方地向大家介紹自己小組的成果,單憑這一點已經讓我們為之喝彩!
交流就是通過書面或口語交流的方式面向大家進行展示分享的過程。在交流的過程中,我們可以提出質疑。你看,這位提出質疑的同學就是在思考后進行的表達。這樣的表達是經過思考的。
第二組展示的組內代表,在他的描述中,有些詞匯如“納米”、“非牛頓流體”....儼然一副科學家的樣子。
找到缺陷的小伙伴,他的描述也很有科學道理?!按蠊β省薄昂碾姟薄笆褂檬欠衤闊?...這些詞匯的運用,清晰的表達,體現了這個孩子優秀的科學素養!
這是我目前錄制最長的交流視頻,這個小伙子的表達讓我這個成人都佩服。4分鐘的視頻中,讓我不禁感嘆:他怎么這么會說?這個就是他的優勢之一??!
再看整個交流過程,手勢語和神態應用的非常好,表達的內容也清晰流暢。
智能苗圃的構想,還在繼續,明天將迎來周五班的孩子們精彩的展示。
借機簡單的介紹下《智能苗圃》的課程內容。
課程內容包括植物的多樣性及分類、植物器官形態以及植物生長與環境的關系等知識,之后的學習中我們將結合太谷區特點,進行形式多樣的科學學習,借助編程等程序的學習與應用實現對智能苗圃的控制。
本課程著重培養學生的工程技術能力、科學探究能力、計算思維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。
智能苗圃的構想則更重視團隊的合作構建。通過任務驅動,促進團隊快速進入項目并分階段學習與實踐。
下一步,我們將通過科學的分析尋找智能苗圃中的居民。
作為孩子們的攝影師,我有責任和義務用鏡頭記錄孩子們的精彩鏡頭!咱下期持續報道,不見不散!